1. Z6尊龙凯时


      1. 中央双碳文件解读

        返回上级

        如果说过去四十年,中国经济腾飞依靠的是“改革开放”;那未来四十年 ,中国经济经济可持续发展将依赖“达峰中和” 。

        延伸阅读 :

        《意见》最后三节涵义丰富

        《意见》总共13节37条7200字,前10节26条标题清晰 ,大家都能了解其主旨,所提到的低碳产业 、能源体系 、低碳交通、城乡建设、低碳建筑、低碳科技 、碳汇能力等都是未来产业的重要布局。

        剩下的3节11条就不那么明显了 ,很多人将其看作双碳政策的“边角料” ,甚至认为是官方的固定用语 。其实并非如此,一份能影响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四十发展的文件,必定是经过长期深思熟虑和科学制定的,全文中每一个字都不多余,每个词语、句子和段落都可能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。

        《意见》八大机会不易察觉

        机会1 :双碳产业规划与方案编制成为大部分城市的招标项目,预计市场规模50亿元

        第37条原文勾画:主题是严格监督考核,各地区要将双碳指标纳入经济社会综合评价,增加考核权重,工作突出的表彰奖励,未完成目标的通报批评,每年向党中央、国务院报告。

        第35条原文勾画 :主题是强化统筹协调,国家发改委组织将落实2030年前行动方案 ,定期调度各地区各部门进展。

        以下是机会解读 :

        从现在开始,双碳工作已经正式成为各地区、各政府单位、各重点企业要考核的指标,也会纳入个体的考核 ,甚至会影响到从基层干部到高层领导的政治前途。为了完成双碳目标,各地区都会制定双碳政策、规划、评价、考核 、方案这一全套编制。

        根据公开数据  ,一个地级市的双碳规划招标项目通常在百万以上,更确切的说是300-500万之间 ,体量越大的城市,金额会越高,大城市通常寻找中科院 、社科院、赛迪等高端智库合作,中小城市更倾向于与本地研究机构和咨询机构合作。

        机会2:低碳城市试点、低碳企业将在全国范围落地,建议加速申报,市场规模不可估量

        第34条原文勾画 :主题是加强组织领导,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、重点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。

        以下是机会解读 :

        哪些地方是有条件实现提前达峰的?从2010年到现在,国家发改委先后确定了87个省市地区开展低碳试点,这些地区是目前最有条件的,通常申报国家低碳试点后会获得相应的政策及资金支持,同时对营商环境、双招双引具有明显优势。

        哪些是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 ?这很明显了,能源、钢铁、化工 、建筑、交通等行业已经在《意见》中榜上有名 ,这些行业及相关企业面临着调整,如果能够加快转型,风险就可以成为转机。

        机会3:双碳培训产业将迅速壮大,之后迅速萎缩,预计市场规模300亿元

        第34条原文勾画:主题是加强组织领导,将碳达峰、碳中和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重要内容,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 。

        以下是机会解读 :

        首先,这一句话就将引领国内形成具有规模性的双碳培训产业。所有城市都将组织领导干部分批培训,双碳培训机构将在未来一年内迅速增加和壮大,而培训机构的收入大部分将来自政府和国企 。

        其次,简单估算,我国在岗的党员干部大概是1200万人 ,当前双碳在线培训价格在2800元左右 ,总体规模超过300亿 。当然,如果是集中培训,不同地区价格上会有大幅波动,但毕竟需求体量大。

        机会4:碳核查、 、ESG咨询服务将迎来高潮 ,预计市场规模数百亿元

        第33条原文勾画:主题是推进市场化机制建设 ,易忽视点为“健全企业 、金融机构等碳排放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”。

        以下是机会解读:

        首先,企业是指的哪些企业?我认为,这里的企业并非泛指工商注册的全部企业 ,而是参与和计划参与碳排放交易 、碳汇交易、电力交易 ,以及能源、工业、化工等重点产业的中大型企业。金融机构好理解,银行 、保险 、证券等都是 ,但是为什么要求金融机构出碳排放报告 ?毕竟与上述行业相比 ,金融业的碳排放量微乎其微 。

        最后,这方面的需求规模规模更大,可持续时间更长。根据天眼查的查询结果,企业名称和主营业务里含有碳咨询的已经超过4万家,这只是一个开始 。

        机会5 :政府采购市场格局将重新洗牌,预计市场规模数百亿元

        第32条原文勾画  :政府要加大绿色低碳产品的采购力度,研究碳减排相关税收政策,完善差别化、分时 、居民阶梯电价政策 。

        以下是机会解读 :

        首先,政府所采购的产品,如办公桌椅、打印耗材 、装修建材 、电子设备 、公用车等等,将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符合绿色低碳标准的产品。高耗能高排放的产品将逐渐被淘汰。为政府机关提供产品的企业,如果能抓住当前这个窗口期,大力宣传和推广,将占据市场优势地位 ,从而导致政府采购市场格局重新洗牌 。

        最后 ,关于电价,不管是差别化、分时化还是阶梯化,总之一句话,电费要涨价了!这是综合因素决定的 ,走高质量发展之路,过去高耗能 、低效益的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 ,而要倒逼这部分产能实现升级而非一刀切的淘汰掉,电费就是最大的杠杆.

        机会6:低碳零碳负碳技术与项目价值倍增,预计市场规模数千亿元

        第30条原文勾画:主题是完善投资政策,国有企业要加大绿色低碳投资,积极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应用。

        以下是机会解读:

        国有企业注意了,这里为什么要偏偏提及国有企业?因为国有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,必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,这对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。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又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,所以国有企业投资机制转型势在必行。

        民营企业和个体更要注意了,如果手里有好的绿色低碳项目和技术,恰好又在寻求股权投资 ,可以找产业链上国有企业聊聊,获投概率可能比以往会提高几倍。

        机会7:低碳零碳负碳技术与项目价值倍增,预计市场规模数千亿元

        第29条原文勾画:主题是提升统计监测能力 ,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,强化二氧化碳信息化实测水平 ,建立碳汇监测核算体系 。

        以下是机会解读 :

        数字化企业注意了 ,新的一波平台项目正在来袭,即碳监测平台。基于物联网 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建设开发 ,是建设智慧城市之后新的机会 。

        机会1讲的是双碳规划,地区规划完以后就是实施,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建设数字化平台 ,有两个用处 ,一是通过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提高效率、降低排放量,二是通过数字化对地区碳排放整体情况进行监测。这样的平台项目可能会在500-1000万甚至更高,根据经验,各地级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都将建立碳监测平台。

        机会8:未来所有产品都会有碳标签 ,预计市场规模数百亿元

        第28条原文勾画 :主题是完善标准计量体系,《意见》指出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,加强标准国际衔接。

        以下是机会解读:

        什么是“低碳标识”?这让我想到了产品包装上的元素——碳标签 ,商品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量,在包装上以标签形式用指数标示出来告知消费者,这就是碳标签。

        能不能给你的产品贴标签,要先检测产品整个生产过程是否符合低碳标准。碳标准建立和碳标签的普及,将影响市场上所有在售商品,在价格差距基本为零的状态下,消费者将大幅增加购买低碳产品。


        1. XML地图